close


死在玄沙句下的

除了元音老人

還有誰?



當然是可以跟證嚴法師平起平坐的開悟者

蕭平實上人了!

 

【師〔大慧宗杲〕一日云:「我平生好罵人,因看玄沙語錄,大喜他勘靈雲道:『諦當!甚諦當!敢保老兄未徹在。』可謂壁立萬仞。後來與靈雲說話了,卻云:『爾恁麼,方始是徹。』後頭卻恁麼撒屎撒尿。卻問圓悟如何?悟笑云:『他後頭卻恁麼地,我也理會不得。』遂下來,歸到寮,方知玄沙大段作怪。遂舉似圓悟,悟笑云:『且喜爾知。』晦堂云:『今時諸方,多是無此藥頭。』」師云:「切忌外人聞此粗言。」】(《大慧普覺禪師宗門武庫》)




天才開悟者蕭平實上人語譯如下: 



只如玄沙禪師,因見靈雲禪師見桃花「悟道」詩偈,便公開評論靈雲道:「諦當!甚諦當!敢保老兄未徹在。」說他未透徹,還是客氣話,其實是根本就未曾悟得。後來靈雲往去見玄沙,一頓話說完了,玄沙師備禪師末後卻向靈雲說道:「你這樣子,方始是透徹了。」當年大慧禪師見了這件公案,認為玄沙既說靈雲未悟,為何後來說了一頓話以後,卻又恁地說話?聽來似乎是印證靈雲悟了。對於玄沙禪師前後所說不一,疑他玄沙恐有心地不直之處,心中不以為然,便提向克勤大師說去。克勤圓悟卻故意裝迷糊道:「他後來卻是那樣子講,我也理會不得。」大慧聽了,回到自己寮房時,方才知道:玄沙這句話可真是作怪,原來裡面別有文章,只是那靈雲禪師根本就會不了。所以就把他體會到玄沙在這件公案裡的用意,告訴他的師父克勤圓悟禪師;勤大師聽了,就笑著說:「你倒也不錯,終於知道玄沙的意思了。」所以禪門裡機關處處,絕非淺悟之人所知,何況是悟錯了的大師們,如何能知? 



凡說過必有腳印

請自己看!



接下來

將會有誰?



~~~~~~~~~~~~~~~~~~~~~~



勉強把梅庵論的靈雲禪師的開悟偈

集結在一起

還未整合!

再著手整合前

我們先來看一下元音老人說的



三十年來尋劒客。幾回落葉又抽枝。

自從一見桃花後。直至如今更不疑。
 



元音老人云:



再進一步說,徹悟的人,空卻一切,心無所住,見猶不見,如有所重,著在性上,即成窠臼。宗下謂之聖墮,便不為見性的人了。比如靈雲禪師見桃花開悟後,洪覺範頌云:「靈雲一見不再見!」”為什麼不再見呢! 原來靈雲祖師參禪,參了三十年不開悟。有一年春天,桃花開得正好的時候,他打開山門,驀見千萬叢桃花開得如火如荼,宛如一片香火海,當下身心脫落,塵識皆消,豁開本來面目。說偈云:



「三十年來尋劍客,幾回落葉又抽枝。自從一『見』桃花後,直到如今更『不疑』。」請看,古人用功,多麼懇切,三十年如一日,孜孜參究,一旦時節因緣到來,一觸即發,打開玄關識鎖,親證本來。現在的人如也能與麼孜孜不倦地精神修習,何患不即生成就!後來玄沙評論云:「諦當甚諦當,敢保老兄未徹在。」為什麼說他未徹呢?因為還有一個『見』和『不疑』在!尾巴未淨,所以不徹。這是教導參學人,於參悟時,隻時到『神知』,而不可住在『性』上。後來洪覺範為之挽救云:「靈雲一見不再見,紅白枝枝不著花。」就是說,一見之後,不再著在『見』上了,儘管有紅的白的桃花現前,也不再著桃花之見了。也就是說不再著在性上而泯去開悟之跡了。見性的人就是如此胸懷坦蕩,無所住著。 



元音老人能把洪覺範的頌拿出來

的確讓人眼睛一亮



洪覺範頌云:「靈雲一見不再見,紅白枝枝不著花。」



沒想到到最後

元音老人一世英明

還是栽在玄沙手裡!!!



後來玄沙評論云:「諦當甚諦當,敢保老兄未徹在。」為什麼說他未徹呢?因為還有一個『見』和『不疑』在!尾巴未淨,所以不徹。



靈雲此開悟偈未徹嗎?



洪覺範頌云:「靈雲一見不再見,紅白枝枝不著花。」



元音老人這麼解:

就是說,一見之後,不再著在『見』上了,儘管有紅的白的桃花現前,也不再著桃花之見了。也就是說不再著在性上而泯去開悟之跡了。見性的人就是如此胸懷坦蕩,無所住著。 



洪覺範之頌為挽救靈雲嗎?



梅庵今再開一扇窗

告訴大家

著在『見』上應該是元音老人自己

何故?

就在洪覺範頌上

就在玄沙評論上



若有人會

請問洪覺範之頌該如何解才是?

又玄沙這麼諦當再諦當

到底讓多少開悟者現形了?

梅庵將一一告訴大家!

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

集結"自從一見桃花後"



福州靈雲志勤禪師。



初在溈山。因見桃花悟道。

有偈曰:

三十年來尋劒客。幾回落葉又抽枝。

自從一見桃花後。直至如今更不疑。 



有僧舉似玄沙。

沙云:諦當甚諦當。敢保老兄未徹在。






 






《指月錄》卷三十二載云:

【師〔大慧宗杲〕云:「我平生好罵人,因看玄沙語錄,大喜他勘靈雲道:『諦當!甚諦當!老兄在。』可謂壁立萬仞。後來與靈雲說話了,卻云:『你恁麼,方始是。』後頭卻恁麼撒屎、撒尿。卻問圓悟:『如何?』悟笑云:『他後頭卻恁麼地,我也理會不得。』遂下來。歸到寮,方知玄沙大段作怪,遂舉似圓悟;悟笑云:『且喜你知。』晦堂云:『今時諸方,多是無此藥頭。』」師云:「切忌外人聞此粗言。菩薩人眼見佛性,須是眼見始得。」】

非唯《指月錄》,《嘉泰普燈錄》卷十五中,亦如是記載之。





這一段本地風光的家鄉話!

請看咱們天才開悟者蕭平實上人這個外地人如何解:






語譯如下:

【大慧禪師說:「我平生常常罵人,有一天因為看到玄沙語錄,很喜歡他勘驗靈雲禪師時說:『很好啊!非常的好啊!我保證靈雲老兄還沒徹底弄通開悟境界呢!』這話真可說是壁立萬仞。可是玄沙後來與靈雲說過話了以後,卻又說道:『你這樣子,才算是透徹了。』他後來卻是這樣子撒屎、撒尿。後來我就去問圓悟大師:『這事兒究竟如何?』圓悟笑著說:『他後頭卻是這麼作,我也理會不得。』我問不到答案,就退下來。回到寮房時,方才知道玄沙這句話裡,真是大有文章,他真是作怪;我想通了,就去舉說給圓悟聽;圓悟大師笑著說:『我倒很喜歡你已經知道了。』晦堂後來聽到了,就說:『現在諸方大師,大多是沒有這種助人手段的妙法。』」大慧禪師接著又交待說:「千萬要小心,別讓外人聽到這種粗俗言語。真正行菩薩道的人所說的眼見佛性,必須是眼見了才算數。」】



哈~~~ 

"諦當!甚諦當!老兄在。"

這魚餌已經在侍候了!

好個蕭平實上人竟渾然不覺

以為真是要"菩薩人眼見佛性,須是眼見始得。"

不知已被天下老和尚舌頭瞞去也!





請再看 :

《列祖提綱錄》卷二云:

【大慧杲禪師,今上皇帝〔宋孝宗〕在建邸,遣內知客入山供養羅漢祝聖,請陞座,〔大慧禪師開示曰:〕「欲識佛性義,當觀時節因緣;時節若至,其理自彰。問大眾:作麼生是自彰底理?」舉起拂子云:「還見麼?」又擊禪床云:「還聞麼?聞見分明,是箇什麼?若向者裏提得去,皇恩、佛恩一時報足。其或未然,徑山打葛藤去也!】







"還聞麼?聞見分明,是箇什麼?"

這一棒打去! 

蕭平實上人還在數眼前冒出的星星? 

諸位呀!

汝到底是見到聲音?還是拂子?還是床?







接著看蕭平實導師上人(註:再高貴的東西用多了!不知蕭平實還希罕嗎?何況是撿慈濟的東西)

語譯如下:


【大慧宗杲禪師,當今皇帝尚在建邸皇太子位時,曾經派遣內知客入山供養羅漢,藉以祝禱宋高宗皇帝福德綿延;因此緣故而請大慧禪師陞座說法,大慧禪師開示道:「假使想要識得佛性的真實義,應當觀察時節因緣;時節因緣如果到了的時候,佛性的真實義理就會自然的彰顯出來了。問大眾:怎麼樣是佛性自己彰顯出來的道理?」說完就舉起拂子說道:「還看見了沒有?」又拍禪床說道:「還聽聞到了沒有?聞見之中極為分明的,那是個什麼?如果向這裡提得去,皇恩與佛恩就一時報答完了。如果看不見,我徑山老人就為大家打葛藤去了!」】





"聞見之中極為分明的,那是個什麼?"

"如果看不見,我徑山老人就為大家打葛藤去了!"

果然是天上掉下一個禮物

要汝去截住啦!



哈~~~~





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

溈曰:

從緣悟達。永無退失。善自護持 



有僧舉似玄沙。

沙云:諦當甚諦當。敢保老兄未徹在。 



眾疑此語。 汝還疑否?

沙問地藏:我恁麼道。汝作麼生會?



藏云:

不是桂琛。即走殺天下人。 



不疑啦!聞到沒?

直至如今更不疑

汝還疑否?


敢保老兄未徹在

汝還疑否?




桃花見後謂無疑。壯志由來本是伊。

若問玄沙言未徹。現前贓物自家知。(雲峯悅)。



若汝現前贓物被抓

還敢大言開悟否?




台灣之悟花遍地開

至今未有一人不疑?




桃花開處忽伸眉。未徹玄沙也大奇。

幾度狂風吹擺後。依前似火萬千枝。(佛慧泉)。



這就是啦~



一見不勞朱粉施。玄沙掃帚畫蛾眉。

只知掩得靈雲醜。落盡眉毛自不知。(朴翁銛)。



落盡眉毛自不知

這句最傳神!靈雲見桃花悟道。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

玄沙云:

諦當甚諦當。敢保老兄未徹在。



法演云:

說什麼諦當。更參三十年始得。




玄沙法演不肯靈雲乎?

請看佛果如何說~




佛果圓悟云:

靈雲作頌悟桃花。玄沙言渠未徹。

老婆臺山指路。趙州歸來說勘破。



叢林中作種種論量。只贏得鬧。

殊不知古人如敲門瓦子相似。

只貴得入門。

既入得門了。

安可執瓦子作奇特事?

謂諦當直截顯露落在甚處?還委悉麼?



毫氂有差。

天地懸隔。



若未悟平等性智

汝心決定是毫氂有差。

一有差池分別

便天地懸隔



如是!

若未悟言悟

想瞞天過海

無有是處!



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20075/7


 

 

「自從一見桃花後」,桃花是真實的桃花,跟趙州的柏樹子一樣。當他在某一年的春天看到桃花開了,突然發現心中什麼都不見了,只看到滿樹桃花,是那麼的自然、歡暢、優美。這時他意識到自己正如那桃花一般,是自自然然地開出來,無憂無慮,無牽無掛,如此欣然。於是智慧現前!從那時一直到目前,再也不懷疑自己的悟境是不是夠深,再也不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有智慧。過去只是得到一點訊息,一點希望和反應,那並不是開悟,見到桃花才真正開悟。話說回來,他是有三十年的經驗,否則的話,不論見到什麼也不會開悟。


 




若開悟如其所說

天底下有眼睛的皆開悟也~

 

若盲者見不到桃花

沒有見到桃花的經驗

肯定是開不了悟啦!

 

開悟豈是累積三十年的"經驗"而得乎?

哈~~~

 

請看人家祖師如何道:

 



奇哉一見桃花後。萬別千差更不疑。

獨有玄沙言未徹。子孫幾箇是男兒。(真淨文)。




汝會否?

乃"萬別千差更不疑"啦!

 

不是"再也不懷疑自己的悟境是不是夠深"

不是"再也不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有智慧"

 

只要汝起一"不懷疑"之心

便與"懷疑"生對待也~

如何悟?

瞞他人去!



~~~~~~~~~~~~

2007/5/6的舊帖子



山寨版的大禪師

這麼解靈雲禪師之開悟偈

我常說的一句話

若是這麼解

國文老師都辦得到

然天下國文老師也開悟了嗎?



山寨版的大禪師呀!

法鼓山想不燒了都不行呀!!!





尋劍客

問:靈雲志勤禪師看到桃花而悟道,因而寫了這首偈子「三十年來尋劍客,幾回落葉又抽枝;自從一見桃花後,直至如今更不疑。」說他三十年來一直尋求開悟,可是都失敗了,一直到那天驀地看到桃花,終於悟道,再也不迷惑了。桃花是大自然中一個很自然、很單純的存在,就跟趙州禪師的庭前柏樹子一樣,雖然簡單,卻有使人開悟的力量。不過,話說回來,絕大多數人看了一輩子的柏樹和桃花,卻一直沒開悟,這區別在哪裡呢?



答:這區別就在靈雲禪師有三十年尋劍的經驗,如果沒有這個經驗就難了。近代的來果禪師曾說,修行禪法的人如果沒有投下三十年修行的功夫,可能不易開悟。「三十年來尋劍客」,劍是智慧劍,對內可連根斬除所有的煩惱,對外可消滅一切魔境的誘惑和擾亂。智慧一旦出現,內染和外污都能全部解決。因此,修行禪法的人不是為了求禪定、神通或得到福報,智慧才是最重要的。「幾回落葉又抽枝」,我相信靈雲禪師在這三十年中一次又一次地遇到窮途末路,心中非常蕭條淒涼,一點也看不到開悟的訊息。雖然如此,他也一次又一次地看到枯木抽枝,感到消息的出現。修行禪法的人在心理上、觀念上一再遇到瓶頸,如果沒有堅定的毅力、絕境一旦現前,很可能會放棄努力;修行持續三十年並不簡單。「自從一見桃花後」,桃花是真實的桃花,跟趙州的柏樹子一樣。當他在某一年的春天看到桃花開了,突然發現心中什麼都不見了,只看到滿樹桃花,是那麼的自然、歡暢、優美。這時他意識到自己正如那桃花一般,是自自然然地開出來,無憂無慮,無牽無掛,如此欣然。於是智慧現前!從那時一直到目前,再也不懷疑自己的悟境是不是夠深,再也不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有智慧。過去只是得到一點訊息,一點希望和反應,那並不是開悟,見到桃花才真正開悟。話說回來,他是有三十年的經驗,否則的話,不論見到什麼也不會開悟。





只有一句話

往死胡同裡去!!! 

不是一腳踢到"桃花是真實的桃花"

就是一頭撞到"見到桃花才真正開悟"



句句始終全都往死胡同裡栽下去~

見大禪師這麼解

不禁想念起蕭平實來了



請不要把宗門之偈當詩句來解

若把偈當詩句解

請問禪師何異詩人乎? 



若不會

也請看人家祖師如何說吧!



自古以來未有祖師

將"尋劍客"的劍解成尋找智慧之劍也!



請看咱祖師如何道:



路逢劍客須呈劍。不是詩人莫獻詩。 



這一樣都是劍客

汝還見劍否?



不要見劍客便尋劍去!



如何是三十年來尋劍客?

請看首山如何道:



分明歷世三十春。因悟桃花色轉新。

人人盡得靈雲意。不識靈雲是何人。(首山念)。



首山這句"分明歷世三十春" 



指靈雲自己過去這三十來

見一便想二

見東便接西

只見相不識性! 



汝還見劍否? 

還識靈雲否?







第二句

幾回落葉又抽枝



山寨版的大禪師就更偉大了

這麼解:



「幾回落葉又抽枝」,我相信靈雲禪師在這三十年中一次又一次地遇到窮途末路,心中非常蕭條淒涼,一點也看不到開悟的訊息。雖然如此,他也一次又一次地看到枯木抽枝,感到消息的出現。修行禪法的人在心理上、觀念上一再遇到瓶頸,如果沒有堅定的毅力、絕境一旦現前,很可能會放棄努力;修行持續三十年並不簡單。





凡所有相皆是虛妄

是故生生滅滅。輪轉不休



請看翠巖如何道:



龍象相逢世不群。一來一去顯疏親。時人不悟其中旨。摘葉尋枝長客塵。

子路當時問要津。滔滔天下丈夫人。相逢相見若如此。更有春風春又春。(翠巖真)




幾回落葉又抽枝者

一來一去便顯疏親



鎮日摘葉尋枝

反而助長客塵



所以汝若有一念要尋找"開悟的訊息"

便永世悟不得

何以故?

若有所求即與道相背 




再來一
段更有看頭!

 

「自從一見桃花後」,桃花是真實的桃花,跟趙州的柏樹子一樣。當他在某一年的春天看到桃花開了,突然發現心中什麼都不見了,只看到滿樹桃花,是那麼的自然、歡暢、優美。這時他意識到自己正如那桃花一般,是自自然然地開出來,無憂無慮,無牽無掛,如此欣然。於是智慧現前!從那時一直到目前,再也不懷疑自己的悟境是不是夠深,再也不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有智慧。過去只是得到一點訊息,一點希望和反應,那並不是開悟,見到桃花才真正開悟。話說回來,他是有三十年的經驗,否則的話,不論見到什麼也不會開悟。

 




若開悟如其所說

天底下有眼睛的皆開悟也~




若盲者見不到桃花

沒有見到桃花的經驗

肯定是開不了悟啦!

 

開悟豈是累積三十年的"經驗"而得乎?

哈~~~

 

請看人家祖師如何道:

 



奇哉一見桃花後。萬別千差更不疑。

獨有玄沙言未徹。子孫幾箇是男兒。(真淨文)。




汝會否?

乃"萬別千差更不疑"啦!

 

"再也不懷疑自己的悟境是不是夠深"嗎?

"再也不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有智慧"嗎?

 

只要汝起一"不懷疑"之心

便與"懷疑"生對待也~

如何悟?

瞞他人去!





見真淨這"獨有玄沙言未徹"一句

再道"子孫幾箇是男兒"

直讓人嘆道:

法鼓山燒了吧!燒了吧!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ercybuddha 的頭像
    mercybuddha

    mercybuddha的部落格

    mercy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