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2009/12/1



"汝元不知:如來藏中,性色真空,性空真色,清淨本然,周遍法界。" 



舉其色。色是如來藏。舉其空。空是如來藏。無一而非如來藏性。所以云:性色真空性空真色。





十法界皆有此性。圓含色空。從無染濁。故云清淨。從無變異。故云本然。以能包羅萬象。總括十虛。故云周徧法界。此明不變本體也。以此性體。但由隨於十界眾生迷悟之心。應其所知染淨之量。莫不循其各各所造之漏無漏業。而感發現其依正二報麤妙等色。隨分受用。寧有限量者哉。此明隨緣之妙用也。然其世間一切凡外權小。無知無識之流。不達此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循業發現之理。遂而惑為和合之因緣。及不和合之自然。以成二種妄計。然則皆是攀緣識心。妄想分別。周徧計度。豈知不變隨緣體空成事之至理乎。設或類而推之。但凡世諦所有言說。如因緣自然和合非合等。都為戲論而已。終無真實之義可以得也。





這所有色空皆只是如來藏性隨緣之妙用

非自然存在!

亦非和合而有!

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2009/11/30

請問『上帝粒子』如何能得之?




『上帝粒子』從何而生?




小科回:

本然存在

無生無不生




本然存在嗎?

若本然存在

如何能無生無不生?



若本然存在

應垂手可得才對?



上帝粒子乃是如來藏中之物

"如來藏中,性色真空,性空真色,清淨本然,周遍法界。" 



『上帝粒子』既本是如來藏中之物

我們來看

這如來藏中之物的特性在

"性色真空,性空真色,清淨本然,周遍法界"



如何是"性色真空,性空真色"?



論云:

元本不知此隨緣不變之如。不變隨緣之來。以其性具十界染淨功能。故稱為藏。而世出世間。無法不在裏許。故名為中。此明如來藏乃寂照玅明之體也。以此性具之色即是真空。不待析色以歸空。

以是性具之空。即是真色不待合空以成色。



鍾云。如來藏中。性本自空。不待析色成空也。性本自色。不待合空成色也。



一切色皆即性色。一切空皆即性空。

性色非色。故為真空。

性空非空。故為真色。



如是

如來藏中。所具之色乃性色。所具之空乃性空。

性色無妄。故曰真色。

性空無妄。故曰真空。



色是性色。空是性空。

性色乃真色。性空乃真空。

性色即真空。性空即真色。 



性色真空。真空性色。

性空真色。真色性空。



說到這裡

請問此如來藏中之物還存在嗎?

請問『上帝粒子』如何能得之?



~~~~~~~~~~~~~~~~~~~~~

2009/11/29

『上帝粒子』從何而生?



今天先考大家一下



析色既能成空。虛空應生色相。今合色不能成空。合空又不能成色。色從何生?



色從何生?

物質是如何獲得質量的?

這是當今偉大的科學家希格斯非常、非常地困惑的問題!!!

『上帝粒子』從何而生?



『上帝粒子』本是如來藏中之物

請問如何能得之?

又為何不可得?



~~~~~~~~~~~~~~~

2009/11/28

一句話道破了『上帝粒子』




希格斯玻色子被認為是物質的質量之源,它是『標准模型』這一粒子物理學理論中最後一種未被證實的粒子,但是它的存在卻是整個『標准模型』的基石。因此,它被稱為粒子物理學的『聖杯』,也被稱為『上帝粒子』,充滿了神秘色彩。

出生於1929年的希格斯說,希望能在迎來自己80歲生日前證實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。他幽默地說:『如果屆時還是沒有發現,那我只能祝願自己活得再長久一些了。』但他強調,如果總是不能證實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,那麼他將『非常、非常困惑』,因為他『無法想象除此之外還能怎樣解釋物質是如何獲得質量的』。



物質是如何獲得質量的?

這是當今偉大的科學家希格斯非常、非常地困惑的問題!!!



上帝粒子的聖杯見得到嗎?

坐在輪椅上寫出了《時間簡史》的霍金,拿出 100美元賭「我們找不到希格斯玻色子」

耗資九十億美元、費時幾近20年的LHC,凝聚了80個國家和地區的7000名研究人員的心力

只賭100美元的意思應該是還有9分的希望嗎?



若是梅庵至少要賭他LHC全部的資金!!!

為何梅庵這麼有把握?

很簡單!!!

早在兩千五百年前大覺者佛陀

就這麼一句話道破了"上帝粒子"



"汝元不知:如來藏中,性色真空,性空真色,清淨本然,周遍法界。"



楞嚴經云:

佛告阿難。汝觀地性。麁為大地。細為微塵。至隣虛塵。析彼極微色邊際相。七分所成。更析隣虛。即實空性。

隣虛者。與空為隣也。乃析彼"極微色邊際相"為七分。以成此隣虛之名也。

"極微色邊際相"言此極微乃色法之邊際

過此將無色相可謂極微矣。

然取一極微。又析七分。方成隣虛。則微之又微。極之更極者也。



溫陵曰:

塵之細者曰微。細之又細曰極微。微之又微曰隣虛。極微之塵猶有微色。故名色邊際相。折極微為七分。則微色殆虛。故名隣虛。


上面是"析"後

反過來"合"時



若色合時。合色非空。若空合時。合空非色。

當若知合色不可成空。即知合空不可為色矣。

色猶可析。空云何合?

其實析色。但自析色。虛空實非析色之成空。云何合者。言空決無合義也。


若知空之不可合。則知隣虛非和合而成。隣虛既非和合。則地大元非和合而有。和合之計。豈實義耶。是則阿難惟據麤相。如來究至細塵。良以。既執諸相和合。須以至細之塵為元始也。然細塵與空為隣。必至合空之謬。故惟明一空不可合。則和合之計。自可番轉而破盡矣。妙甚妙甚。



本是如來藏中之物。方乃妄謂從空出色。謬起和合之計。



所以這上帝粒子乃是

"汝元不知:如來藏中,性色真空,性空真色,清淨本然,周遍法界。"





~~~~~~~~~~~~~~~~~~~~~

帝網者。此網乃是眾寶絲縷所共合成。

其善住法堂。縱廣四十由旬。亦是眾寶所共合成。

其網一一絲孔之中。皆有明珠。其珠體瑩淨。寶網交羅。互相映現。一一珠網之中。皆有珠網全身。及四十由旬寶殿。各各全身。於中互相顯現。如珠及網所有影現。其殿一一梁棟。一一椽柱。一一牆壁。一一栱枓。一一鏡像之中。皆有全身殿網珠影。重重。互相映現。

故云:如天帝網。重重無盡。



以一心帶一切心。還入一心。是帝網義。



帝網無礙。說一心。謂一中有一切。彼一切中。復有一切。重重無盡。皆以心識如來藏性。圓融無盡。以真如性。畢竟無盡故。觀一切法。即真如故。一切時處。皆帝網故。



如漩洑頌云:

若人欲識真空理。身內真如還遍外。情與非情共一體。處處皆同真法界。

不離幻色即見空。此即真如含一切。一念照入於多劫。一一念劫收一切。

於一境內一切智。於一智中諸境界。只用一念觀諸境。一切諸境同時會。

時處帝網現重重。一切智通無罣礙。



漩洑者:水之漩流洄洑之處。

一甚深故。二迴轉故。三難渡故。法海漩洑亦然。

一唯佛能究故。

二真妄相循。難窮初後。

三聞空謂空。聞有謂有。則沈於漩洑。



若不了斯宗。難超有海。隨善惡之浪。漂苦樂之洲。不遇慈航。焉登覺岸。



如偈云:

真如淨法界。一泯未嘗存。

隨於染淨緣。遂成十法界。

隨染緣成六凡法界。

隨淨緣成四聖法界。



~~~~~~~~~~~~~~~~~

江州刺史李渤問歸宗智常禪師:「教中所言,須彌納芥子,渤即不疑。芥子納須彌,莫是妄譚否?」師曰:「人傳使君讀萬卷書籍,還是否?」李答:「然!」師曰:「摩頂至踵,如椰子大,萬卷書向何處著?」李俛首而已。




萬卷書向何處著?





《永嘉集‧永嘉證道歌》:

「一性圓通一切性,一法徧含一切法;一月普現一切水,一切水月一月攝。」

《八十華嚴經‧卷十六‧十住品第十五》:「一即是多多即一;文隨於義義隨文。」

《楞嚴經‧卷四》:「於一毛端,現寶王剎;坐微塵裏,轉大法輪。」



 

什麼是「諸力的統一」? 



所謂力的統一,可以說就是「證明乍看之下似乎不同的多種力,其實本質上是同一種力不同面向的表現」。



可愛的科學家

花大筆金錢及大量心力後這麼說

但還只說一半

另一半呢?

諸位你知道嗎?



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2009/11/25

最近的科學家

花大筆金錢及大量心力

最想挖的

竟然是咱們禪宗公案的底細



但即科便學家們是知道謎底

終究得到只是一個"原來如此"!



就像看梅庵解公案

一個公案讓你知道"原來如此"!

但是碰到另一個公案時

照樣是個謎團

原因是源頭的心還是迷的




科學家們不知

咱們祖師

幾千年前早就透徹了

且竟然不用花一毛錢




「上帝的粒子」格斯玻色子
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mercybuddha/22600671



諸力之謎

切近支配自然界的「諸力」之謎

「諸力統一」的終極之夢會實現嗎?



由於去年諾貝爾物理獎頒給日本三位研究基本粒子的大師,促使基本粒子物理學更受到矚目,它的「終極之夢」之一便是「自然界諸力的統一」。所謂力的統一,就是證明電氣的力、形成原子核的力以及重力,這些力實際上都是同一種力。全世界的科學家都期待將來利用2008年在瑞士日內瓦郊外完成的史上最強加速器LHC進行的實驗,能對力的統一有重大貢獻。此外,力的統一也有探索甫誕生之宇宙究竟發生什麼情形的意義。本文將從基礎的「力是什麼?」為各位深入淺出地介紹最尖端的物理學。



內文:



什麼是「諸力的統一」?



愛因斯坦的夢



因「相對論」而聞名的愛因斯坦(1879-1955年),在晚年投入了「重力與電磁力的統一」的研究。所謂電磁力,諸如帶靜電的墊板吸引頭髮的力、磁鐵與磁鐵間作用的力等等。愛因斯坦希望能夠證明,看似不同的重力和電磁力,其實本質上是相同的力。



遺憾的是,這項嘗試還沒有成功,愛因斯坦就去世了。但是,其他的科學家將愛因斯坦的夢想換了一個形式繼承了下來。在本文後頭會詳細介紹,物理學家們發現,自然界有4種「基本力」。自然界一切的力,追根究柢,可以只用四種力來說明。物理學家們進一步考量,是否能把這些力統一為一種力,目前正在研究當中。



不管是2008年9月在瑞士日內瓦郊外建成一圈長27公里的史上最強加速器LHC(大型強子對撞機),或者是正在規畫中的全長30公里的ILC(國際直線型加速器)等巨大加速器,都備受期待能對力的統一做出重大貢獻。所謂加速器,是指把質子、電子等加速到接近光速後碰撞,藉此調查基本粒子的反應的實驗裝置。



直到17世紀之前,人們一直認為地上的蘋果掉落地面的運動,和月球環繞地球旋轉的運動,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。人們認為,「天上的世界」和「地上的世界」分別由不同的運動定律所支配。但是牛頓(1642-1727年)卻闡明了這些運動都是由相同的重力(萬有引力)引起的。也就是說,他把支配天體運動的力和地上的重力統一起來了。「電力」(在正、負電荷間作用的力)與「磁力」也被馬克士威爾(1831-1879年)統一為「電磁力」。例如,使電流(由電力引發的電子流動)通過線圈,可製造出電磁鐵。電流會產生磁力。像這樣,電和磁是一體的兩面,不能分開考量。電力和磁力是「電磁力」不同面向的表現。



總而言之,所謂諸力的統一,可以說就是「證明乍看之下似乎不同的多種力,其實本質上是同一種力不同面向的表現」。



在我們周遭的力,有利用繩子牽引的力(拉力)、推壓物體的力、摩擦力、空氣阻力、重力等等。藤井副教授表示,「我們周遭的力,除了重力以外,可以說全都是以電磁力為根本」。



在原子的中心,有帶正電的「原子核」,它的周圍分布著帶負電的「電子」。原子是由電磁力將原子核和電子牽引在一起組成的。此外,在物體中將眾原子結合在一起的力也是一種電磁力。



電磁力與重力是一開頭所說的四種基本力中的二種。兩者共通的是,隨著距離的拉遠變得越弱,但是可以到達極遠的地方。不過在電磁力這部分,因為正、負電荷的作用會相互抵消,所以在大尺度上看不出它的影響。因此,天體的世界可以說是受重力的支配。



科學家在詳細調查過基本粒子的世界後,明白其中有二種基本力與電磁力及重力不同。在比原子更小的基本粒子的世界裡首度露臉的這些力之中,比較強的一種稱為「強力」,比較弱的一種稱為「弱力」(都是專有名詞)。為了了解這些力,首先介紹究竟有哪些基本粒子。



基本粒子就是指「無法再分割的粒子」。原子核是由帶正電荷的「質子」和不帶電荷的「中子」所組成。質子和中子是由2種更小的基本粒子「夸克」所組成。質子由兩個「上夸克」和一個「下夸克」組成;中子由一個「上夸克」和兩個「下夸克」組成。我們周遭的一切物質(由原子組成的物質),可以說都是由上夸克、下夸克、電子這三種粒子所構成的。



除了「物質粒子」之外,還有「傳送力的基本粒子」(玻色子)。在物質粒子之間作用的力,是藉由傳遞力的基本粒子(以下稱為「載力粒子」)而產生的。傳送電磁力的是「光子(光的基本粒子)」,傳送重力的是「重力子」。光子和重力子都是質量為零的基本粒子。不過,重力子只是預言其存在,目前尚未發現。



正如「上夸克」、「下夸克」是成對存在的,電子也有與它成對的基本粒子,那就是「微中子」(neutrino)。2002年獲頒諾貝爾獎的小柴昌俊博士,利用宛如巨大水槽的裝置「神岡核衰變或微中子偵測實驗」(Kamioka Nucleon Decay Experiment或Kamioka Neutrino Detection Experiment)偵測出來的就是微中子。



電子和微中子這對伙伴合稱為「輕子」(lepton)。雖然微中子並不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,但是會在太陽內部等處產生,而且大量輻射到地球上。但因為它幾乎不會與物質發生任何力的作用,所以連地球都能輕易貫穿,是一種有如幽靈一般的基本粒子。



1967年,把「電磁力」和「弱力」統一起來的「電弱統一理論」誕生了。根據電弱統一理論,電磁力和弱力原本具有相同性質,但相對於光子的質量是零,弱玻色子則是具有質量的,導致電磁力和弱力的強度產生巨大差異。亦即,在宇宙歷史的某個時點(宇宙誕生後約10-11秒),光子和和弱玻色子的質量產生差異,電磁力和弱力就此分道揚鑣。



所謂質量,意味著「物體的運動困難程度(加速的困難程度)」的量。所謂「質量大」,就是指運動困難。但是,為什麼弱玻色子會在某個時點獲得質量呢?現在所推測的理論如下。



在宇宙中,也包括真空中,一切場所都充滿了「希格斯場」(Higgs field)。所謂的「場」,是指「空間本身所具有的某種性質」,包括「電場」、「磁場」、「重力場」等等。例如,在磁鐵附近等具有磁場的空間,放入一根鐵釘,鐵釘會受到力(磁力)的作用。



另一方面,希格斯場會對基本粒子施加某種「阻力」。類似於在水中運動的物體會受到水的阻力。「希格斯場的作用,可以說是與四種基本力不同的另一種力(交互作用)。」(藤井副教授)



不同基本粒子所受到的希格斯場的「阻力」並不相同。光子沒有受到希格斯場的「阻力」,所以質量為零。弱玻色子受到的希格斯場的「阻力」較強,所以質量較大。



科學家認為,剛誕生的宇宙是個灼熱的世界。液態水會因高溫而蒸發成水蒸氣;同樣地,處於超高溫宇宙的希格斯場(相當於水蒸氣)與處於現今寒冷宇宙的希格斯場(相當於液態水),兩者的性質並不相同。



如同水蒸氣中的阻力比水中的阻力小,超高溫宇宙的希格斯場並不會對弱玻色子施加「阻力」。等到宇宙冷卻,希格斯場的性質改變了(這種變化稱為「相變」),才使得弱玻色子二次性地獲得質量。



不過,希格斯場的存在尚未獲得實驗證明。如果希格斯場確實存在,就可以在理論上預言「希格斯粒子」這種基本粒子的存在。在本文一開始所介紹的史上最強加速器LHC所要進行的實驗,其最大目的就是希望能夠發現希格斯粒子。



換句話說,在剛誕生的宇宙中,曾經有極短暫的瞬間,四種基本力並沒有區別,處於統一的狀態。宇宙在後來才逐一把四種力區別開來。



以上所述的「四種力分歧」的理論徹頭徹尾還是在假設的階段。未來勢必得藉由各種實驗和觀測,以便篩選及改良候選理論。



為什麼物理學家要追求力的統一呢?藤井副教授表示,物理學家相信,自然界的本質應該隱藏著單純且具有數學之美(高對稱性)的真理。如果四種力能夠統一為一種,將成為自然界之「美」的又一明證。



四種力真的能夠統一嗎?而其中有更深的真理存在嗎?我們期待LHC及其他實驗,還有理論研究,能夠有更進一步的發展。



什麼是「諸力的統一」?科學家為什麼實現這個夢?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

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

所言同是一精明分為六和合。

一精明者。一心也。

六和合者。六根也。



此六根各與塵合。

眼與色合。耳與聲合。鼻與香合。

舌與味合。身與觸合。意與法合。



中間生六識為十八界。若了十八界無所有。

束六和合合。

舌與味合。身與觸合。意與法合。

中間生六識為十八界。若了十八界無所有。



束六和合為一精明。

一精明者。即心也。



學道人皆知此。但不能免作一精明六和合解。

遂被法縛不契本心。

如來現世。欲說一乘真法則眾生不信興謗。沒於苦海。

若都不說。則墮慳貪。不為眾生溥捨妙道。



遂設方便說有三乘。乘有大小。得有淺深。皆非本法。



故云:

唯有一乘道餘二則非真。

然終未能顯一心法。



故召迦葉同法座別付一心。

離言說法。此一枝法令別行。

若能契悟者。便至佛地矣



待述~~~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ercybuddha 的頭像
    mercybuddha

    mercybuddha的部落格

    mercy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