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虛雲老和尚禪七開示:


    ‘不經一番寒徹骨,怎得梅花撲鼻香?’是譬喻我們三界眾生沉淪在生死海中,被五欲所纏,被塵勞所惑,不得解脫。因為梅花是在雪天開放的,大凡世間萬物都是春生夏長,秋收冬藏。冬天的氣候寒冷,一切的昆蟲草木,都已凍死,或收藏,塵土在雪中也冷靜清涼﹒不能起飛;這些昆蟲草木塵士灰濁的東西,好比我們心頭上的妄想分別無明嫉妒等三毒煩惱,我們把這些東色去掉了,那心王自然自在,也就好像梅花在雪天裡開花吐香一樣。但是你要知道,這梅花是在冰天雪地裡纔能開放,並不是在春光明媚或惠風和暢的季節裡而有的。


        我們用功的法子,是單舉一句話頭,晝夜六時,像流水一般,不要令他間斷;要靈明不昧,了了常知,一切凡情聖解,一刀兩斷。

黃檗禪師說:「學道猶如守禁城,緊把城頭戰一場;不經一番寒徹骨,怎得梅花撲鼻香?」


        

雲老豎拂子云:

會得正月賀春王。這個明明不覆藏。

只為一生寒徹骨。冷雲殘雪自凝香。





普行曰:

教人看話頭者始祖即~六祖慧能~



"不思善.不思惡. 正與麼時那箇是明上座本來面目。"

這正是話頭~



請問汝根器有過六祖之弟子乎?

否則請別謗言說修行不用看話頭~





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兼受無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記


        兩月中間,至大庾嶺。不知向後有數百人來,欲擬毆慧能,奪衣法。來至半路,盡總卻回。

唯有一僧,姓陳名慧明,先是三品將軍,性行粗惡,直至嶺上,來趁犯著。

慧能即還法衣,又不肯取。我故遠來求法,不要衣。能於嶺上,便傳法慧明。

慧明得聞,言下心開。能使慧明即卻向北化人來。


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曹溪原本


        遂後數百人來.欲奪衣砵.一僧俗姓陳.名惠明.先是四品將軍.性行麤躁。極意參尋.為眾人先.趁及於能。能擲下衣砵於石上云.此衣表信.可力爭耶。能隱於草莽中.惠明至.提掇不動。乃喚云.行者行者.我為法來.不為衣來。能遂出坐盤石上。惠明作祖云.望行者為我說法。


能云:

汝既為法而來.可屏息諸緣.勿生一念。吾為汝說。良久謂明曰.不思善.不思惡. 正與麼

時那箇是明上座本來面目。惠明言下大悟。
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無門關


不思善惡


        六祖因明上座。趁至大庾嶺。祖見明至。即擲衣缽於石上云。此衣表信。可力爭耶。任君將去。明遂舉之如山不動。踟躕悚慄。明曰。我來求法。非為衣也。願行者開示。祖云。不思善不思惡。正與麼時那箇是明上座。本來面目。明當下大悟。遍體汗流。泣淚作禮問曰。上來密語密意外。還更有意旨否。

祖曰。我今為汝說者。即非密也。汝若返照自己面目。密卻在汝邊。明云。某甲雖在黃梅隨眾。實未省自己面目。今蒙指授入處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。今行者即是某甲師也。


祖云:

汝若如是。則吾與汝同師黃梅。善自護持

無門曰:

六祖可謂。是事出急家。老婆心切。譬如新荔支剝了殼。去了核送在爾口裏。只要爾嚥一嚥


頌曰:


  描不成兮畫不就   贊不及兮休生受

  本來面目沒處藏   世界壞時渠不朽


 

普行云:


無門曰:

六祖可謂。是事出急家。老婆心切。譬如新荔支剝了殼。去了核送在爾口裏。只要爾嚥一嚥


哈~~~~~~~

當下現成,就在眼前!
冷雲殘雪自凝香。

覓不來!亦藏不住呀!奈何汝如何就是不肯嚥下,還疑著哩?





如何看話頭?



舉僧問洞山。如何是佛

山云。麻三斤


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

舉僧問洞山。如何是佛(鐵蒺藜。天下衲僧跳不出)

山云。麻三斤(灼然。破草鞋。指槐樹罵柳樹。為秤鎚)


這箇公案。多少人錯會。直是難咬嚼。無爾下口處。

何故?淡而無味。



古人有多少答佛話。

或云。殿裏底。

或云。三十二相。

或云。杖林山下竹筋鞭。

及至洞山。卻道麻三斤。不妨截斷古人舌頭。人多作話會道。

洞山是時在庫下。秤麻。有僧問。所以如此答。

有底道。洞山問東答西。

有底道。爾是佛。更去問佛。所以洞山遶路答之。

死漢更有一般道。只這麻三斤便是佛。且得沒交涉。


爾若恁麼去洞山句下尋討。參到彌勒佛下生。也未夢見在。

何故?言語只是載道之器。殊不知古人意。只管去句中求。有什麼巴鼻。

不見古人道。道本無言。因言顯道。見道即忘言。

若到這裏。還我第一機來始得。只這麻三斤。一似長安大路一條相似。

舉足下足。無有不是。這箇話。與雲門餬餅話。是一般。不妨難會。


五祖先師頌云:

賤賣擔板漢。貼秤麻三斤。千百年滯貨。無處著渾身。

爾但打疊得情塵意想。計較得失是非。一時淨盡自然會去!




有人問:如何是佛?

云:面壁去



此人做錯事或說錯話嗎?非也!


若汝從句裡會意,直到彌勒佛下生。也未夢見在。

何故?

佛和面壁去有何關係?不知!

此時心如牆壁,阻絕一切思想考量

參!還是不知!疑情升起!

也不知!繼續參!疑情打成一片!

就是不知!還是繼續參!直到破此參為止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ercybuddha 的頭像
    mercybuddha

    mercybuddha的部落格

    mercy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