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一把站在全機處的上方寶劍~看話頭



先來幾段漢月法藏禪師的法語

不知這位極具語言魅力的禪師

能否感動大家看話頭去!!!



修養在他身上聞不到

但人家卻是一個悟道的祖師

不再受困於三界火宅


常住十方!!!





大慧一出,掃空千古禪病,直以祖師一句話頭,當下截斷意根。

任是疑情急切,千思萬想,亦不能如此如彼,有何著落?

既無著落,則識心何處繋泊?

令人於無繋泊處一迸,則千了百當。

可見總看話頭,則五蘊魔便無路入矣。





凡人平居無事,隨心任運,千思百量,正是無生死處。

只為將一件物事到前,便生九種見解,所以流浪生死,無有出期。

故祖師家令人於一物一事上坐斷九種知見,

討箇出格之路,故謂之看話頭。





將一切對待法、四句法,都盧收在一竹篦子話頭上。

觸不得、背不得,兩路截斷。目前萬法去不得,正向去不得處盡力發憤,

心力合并,千掙萬掙,勇猛不過,心識不行,於聞聲見色處,一逗逗斷。

目前萬境平沈,三心不起,謂之前後際斷。

那時不見有四大五蘊,何況生死涅槃?





拈一箇竹篦子問你:

喚著竹篦則觸,此是落凡見故;

不喚著竹篦則背,此是落聖見故。

除卻凡聖二見,你往那裡安身立命﹖

只這一問,便收盡世出世間一切有言無言等語,故謂之話頭。



只為話頭開發不明,令人目前萬法、

一切經教無箇交加結角去不得處,

流在光滑滑處生知生見,

所以無箇銀山鐵壁時節。既無銀山鐵壁,便無卒地斷爆地折也。

自今開發之後,便當處處去不得盡情憤去,

如無翼鳥奮空,勿令落地,奮奮不過,自有消息。



 (《三峰漢月藏禪師語錄》卷一六)









夫心者,即第八識之一分有知,一分無知者是。

有知者,靈靈不味,了了常知。以知為體而湛然者是。

無知者,湛極無記,在三性則不涉善惡之昏沉者是。



《離心意識辨示禪子》





做工夫最要緊是個'切'字。切字最有力,不切則懈怠生;

懈怠生則放逸縱意,靡所不至。

若用心真切,放逸懈怠,何由得生?

當知切之一字,不愁不到古人田地,不愁生死心不破。

舍此切字,別求佛法,皆是痴狂外邊走,豈可與做工夫同日而語也。

'切'之一字,豈但離過,當下超善惡無記三性。

一句話頭,用心甚切,則不思善;用心甚切,則不思惡;

用心甚切,則不落無記。話頭切,無掉舉;

話頭切,無昏沈;話頭現前,則不落無記。

'切'之一字,是最親切句。用心親切,則無閑隙,故魔不能入;

用心親切,不生計度有無等,則不落外道。



《博山和尚參禪警語》





紫柏云:「凡鍊心者必以話頭為椎輪。」

 

憨山〈示太素元禪人〉中亦云:

提起話頭,深深看覷,則彼妄想自然掃蹤絕跡矣。此是初心下手做工夫的訣



梅庵曰:

上來幾段把看話頭之功闡述得淋漓盡致矣~

自古以來未有一悟道祖師不言話頭不知話頭者!

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




外道問佛。不問有言。不問無言

世尊良久

外道讚歎云。世尊大慈大悲。開我迷雲。令我得入

外道去後阿難問佛。外道有何所證。而言得入

佛云。如世良馬見鞭影而行





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

雪竇頌云

機輪曾未轉(在這裏。果然不動一絲毫)

轉必兩頭走(不落有必落無。不東則西。左眼半斤右眼八兩)

機輪曾未轉。轉必兩頭走。機乃千聖靈機。輪是從本已來諸人命脈。

不見古人道。千聖靈機不易親。龍生龍子莫因循。

趙州奪得連城璧。秦王相如總喪身。外道卻是把得住作得主。未嘗動著。

何故他道:

不問有言。不問無言。豈不是全機處。

世尊會看風使帆。應病與藥。

所以良久。全機提起。外道全體會去。

機輪便阿轆轆地轉。亦不轉向有。亦不轉向無。不落得失。不拘凡聖。

二邊一時坐斷。世尊纔良久。他便禮拜。

如今人多落在無。不然落在有。

只管在有無處。兩頭走。




大呆云:

如何能至:

"機輪便阿轆轆地轉。亦不轉向有。亦不轉向無。不落得失。不拘凡聖。二邊一時坐斷。"



前提是處在全機處:



"趙州奪得連城璧。秦王相如總喪身。外道卻是把得住作得主。未嘗動著。"

此時主七和尚要會如"世尊會看風使帆。應病與藥。所以良久。全機提起。"

如是處在全機處的禪和子,便一時會去!如外道全體會去。



介紹一把在全機處的上方寶劍"看話頭"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

諸位想想如是只管打坐的默照禪錯在哪裡?

一個坐到什么都没有了的斷滅這樣嗎?

充其量頂多修至四禪天還在天界呀!如何了生死?別說開悟了!

世尊坐到第九次定亦未能悟呀!

如何悟道!

就是要定慧等持!

如何能定慧等持?

就是要二六時中只看一個話頭

般若就在話頭上!



一朝悟來!般若即現前!

所以開悟者悟後皆會道一句!

不是如白癡一般"自己是谁都不知道"。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

惠能曰:“指授即無,惟論見性,不論禪定解脫。”

有人云:

見性後還要修四禪八定,這是我見過最鬼扯的話!



見性後便直入首楞嚴大定即佛性定

見佛性後入的就是佛性之大定

首楞嚴大定也!



虛雲老和尚在其法彙裡已經明言

四禪八定是不能開悟的

因虛雲老和尚當初就跟釋迦牟尼佛一樣修四禪八定

後有善知識教他看話頭才因此開悟的!

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此話頭之原理何在?



五祖先師頌云:

賤賣担板漢,貼秤麻三斤,千百年滯貨,無處著渾身。

你但打疊得情塵、意想、計較、得失、是非,一時淨盡,自然會去。



圜悟禪師云:

初機晚學,乍爾要參,無捫摸處,先德垂慈,令看古人公案。

蓋設法 住其狂思橫計,令沈識慮,到專一之地,驀然發明心非外得,

向來公案乃敲門瓦子矣。

只如龐居士問馬大師:不與萬法為侶底是什麼人?

馬云: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。 

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但靜默沈審,然後舉看。攸久之間,須知落處去。

若以語言詮注語言,只益多知,無緣入得此個法門解脫境界。

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
錢計議請普說。師云:

法不可見聞覺知。若行見聞覺知。是則見聞覺知。非求法也。



既離見聞覺知外。卻喚甚麼作法?

到這裏如人飲水冷煖自知。除非親證親悟。方可見得。

若實曾證悟底人。拈起一絲毫頭。盡大地一時明得。

今時不但禪和子。便是士大夫聰明靈利博極群書底人。

箇箇有兩般病。



若不著意。便是忘懷。

忘懷則墮在黑山下鬼窟裏。教中謂之昏沈。

著意則心識紛飛。一念續一念。前念未止後念相續。教中謂之掉舉。

不知有人人腳跟下不沈。不掉底一段大事因緣。

如天普蓋。似地普擎。未有世界。早有此段大事因緣。

世界壞時。此段大事因緣。不曾動著一絲毫頭。

往往士大夫。多是掉舉。而今諸方有一般默照邪禪。

見士大夫為塵勞所障方寸不寧。



怗便教他寒灰枯木去。一條白練去。古廟香爐去。冷湫湫地去。

將這箇休歇人。爾道。還休歇得麼。

殊不知。這箇猢猻子。不死如何休歇得。

來為先鋒去為殿後底。不死如何休歇得。

此風往年福建路極盛。妙喜紹興初。入閩住菴時。便力排之。

謂之斷佛慧命。千佛出世不通懺悔。



大呆云:

為何來為先鋒,去為殿後底的第八識;不死如何休歇得?

為何教人默照邪禪。斷佛慧命。千佛出世不通懺悔?



那些教人只管打坐便能悟道的行者,卻不知定慧等持的重要!



明眼人皆知默照之法非究竟也!

否則虛雲老和尚也不會苦口勸行者去看話頭









依大呆所知默照只能照出一灘死水

何以故?

因不能起疑情便不能持續一心照顧心念

不能持續一心照顧心念

如何直透一念不生?

念起不知便隨念而去

念之生住異滅不能如實覺照

如是默照於行者何益? 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
史上最經典的看話頭功夫公案

著實令人拍案叫絕~~~



僧問趙州:「狗子還有佛性也無﹖」

州云:「無」。

此一字子,乃是摧許多惡知、惡覺底器仗也。



不得作有無會,不得作道理會,不得向意根下思量卜度,

不得向揚眉瞬目處垛根,不得向語路上作活計。不得颺在無事甲裏,

不得向舉起處承當,不得向文字中引證,

但向十二時中四威儀內,時時提撕,時時舉覺。

『狗子還有佛性也無﹖』

云:無~~

不離日用,試如此做工夫看,月十日,便自見得也。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

行者切記之病症~



「今時學道人,不問僧俗皆有二種大病。一種多學言句,於言句中作奇特想。一種不能見月亡指,於言句悟入,而聞說佛法禪道,不在言句上,便盡撥棄,一向閉眉合眼,做死模樣,謂之靜坐觀心默照。更以此邪見,誘引無識庸流曰:靜得一日,便是一日工夫,苦哉!殊不知盡是鬼家活計,去得此二種大病,始有參學分。」



「此道衰微,據高座為人師者,只以古人公案,或褒或貶,或密室傳授,為禪道者,或以默然無言,為威音那畔空劫已前事,為禪道者,或以眼見耳聞覺提撕,為禪道者。或以猖狂妄行擊石火閃電光,舉了便會了,一切撥無為禪道者。如此等既非,卻那是著實處﹖」





梅庵云:

古德曰:

「近世叢林,邪法橫生,瞎眾生眼者,不可勝數。若不以古人公案舉覺提撕,便如盲人放卻手中杖子,一步也行不得。」



然也~~

盲人若放卻手中杖子(看話頭),一步也行不得。(將永劫不悟)

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【大王。邪見外道為求解脫。但欲斷死不知斷生。若法不生則無有滅。譬如有人塊擲師子。師子逐人而塊自息。菩薩亦爾。但斷其生而死自滅。犬唯逐塊不知逐人塊終不息。外道亦爾不知斷生終不離死。大王。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。善知因緣諸法生滅。】



梅庵曰:



如何是斷死不知斷生?

斷死者有生也

故只求解脫此生

斷生者無生也

乃大般涅槃也

若法不生則無有滅。

有生必有滅

大般涅槃者本無生滅

譬如有人塊擲師子。

師子逐人而塊自息。菩薩亦爾。但斷其生而死自滅。

犬唯逐塊不知逐人塊終不息。

此喻真修乃應從本源下手

如眾生念念不息

修行之鑰在便在一念未生之際下

這就是為何祖師教人要看話頭

話頭者一念未生之前

此乃斷其生而死自滅之法也~

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
大地之子曰:

沒有徹底的破除乾淨,不要建立真我。那些都是妄想。



大呆云:

此徹底的破除乾淨正是斷滅

汝之徹底的破除乾淨之心

即是除妄之心



此心亦是妄



有妄可除正是起識心去分別真妄



再起心建立真我

妄上加妄



看話頭時即不在真妄兩邊

起疑情打成一片

一心透去!



何有妄可除?

何有真妄可分?

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
大慧宗杲( 1089-1163 )

大慧在〈妙圓居士張檢點請普說〉中,明示三十六歲悟道因緣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及乎悟了始知諸佛諸祖,果不欺人,平生自疑,生不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知來處,死不知去處,常懷恐怖之心。從十九歲,便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尋知識請益,看話頭恰恰十七年,到三十六歲匹似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閑在京師天寧,見佛果(圓悟)和尚,赴張康國夫人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請陞座,舉僧問雲門和尚,如何是諸佛出身處,云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略)或有人道只對他道,「薰風自南來,殿閣生微涼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」,只念這兩句詩,此是唐柳公權與文宗聯句,自家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忽然在這一聯詩上,打破漆桶,當時如貧得寶,如暗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得燈,如病得醫,如子得母,平生千疑萬慮,如一把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亂絲,將利刀一截截斷,從前許多無明煩惱,一時斷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了,當下寂滅,如斬一綟絲,一斬一切斬,證法時亦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然,一證一切證,一了一切了,一悟一切悟。

在圓悟座下,四十二天後,大慧因圓悟謂「薰風自南來,殿閣生微涼」而大悟,

在〈禮侍者斷七請普說〉中,謂當時他「通身汗出」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當時通身汗出,雖然動相不生,卻坐在淨裸裸處,得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一日去入室,老和尚曰:也不易你到這箇田地,可惜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你死了,不能得活,不疑言句,是為大病。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不見道,懸崖撒手,自肯承當,絕後再穌,欺君不得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,須信有這箇道理,老漢(大慧)自言我只據如今得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處,己是快活。更不能理會得也。老和尚卻令我在擇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木寮,作不釐務侍者,每日同士大夫須得三四回入室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,只舉有句無句,如藤倚樹,纔開口,便道不是,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是半年間,只管參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大慧在圓悟處悟後,才「始信世界上真個有禪」,自此「不疑佛,不疑祖,不疑天下老和尚舌頭」。大慧打破黑漆桶後,仍有後繼的功夫,圓悟看出,大慧此時尚不能起用,因此說:



「可惜你死了,不能得活,不疑言句,是為大病」,而且告誡大慧須相信,須有「死」絕後再穌「活」。



 須「信」得過大慧的教導,仍然看住話頭。 到悟時,「自然不疑佛,不疑祖、不疑生、不疑死」,大慧說「得到不疑之地,便是佛地也」。





梅庵節錄自蔣義斌之文

圓悟看出,大慧此時尚不能起用,因此說:

「可惜你死了,不能得活,不疑言句,是為大病」





此文言大慧深知默照之病故悲心澈骨

而對默照疾言厲色之~





高峰原妙( 1326-1396 ),在〈示眾〉中說:

若謂著實參禪,決須具足三要。



一,要有大信根,明知此事,如靠一座須彌山;

二,要有大憤志,如遇殺父冤仇,直欲便與一刀兩段;

三,要有大疑情,如暗地做了一件極事,正在欲露未露之時,

十二時中,果能具此三要。管取剋日功成。

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




洞山和尚。因僧問。如何是佛。山云。麻三斤。


(《五燈會元卷三•南泉普願禪師》)

師在山上作務,

僧問:“南泉路向甚麼處去?”師拈起鐮子曰:“我這茆鐮子,三十錢買得。”

僧曰:“不問茆鐮子。南泉路向甚麼處去?”

師曰:“我使得正快!”

 

好似答非所問乎?

非也~

要汝看取未出口處(看話頭去~)

因一涉語言文字即非

如是何勞吾答是答非

縱饒回上一大藏經

終非能令汝受用也~

 

(《祖堂集卷十六·南泉》)

“近日禪師太多生,覓一個癡鈍底不可得。阿你諸人,莫錯用心。欲體此事,直須向佛未出世已前,都無一切名字,密用潛通,無人覺知,與麼時體得,方有少分相應。”

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佛果禪師亦垂示云:

道無橫徑。立者孤危。

法非見聞。言思迥絕。

若能透過荊棘林。解開佛祖縛。得箇穩密田地。

諸天捧花無路。外道潛窺無門。

終日行而未嘗行。終日說而未嘗說。

便可以自由自在。展啐啄之機。用殺活之劍。




普行曰:

然值此境地諸天外道如何能會?

此穩密田地豈一個悟字了得~



展啐啄之機。用殺活之劍。當下啐啄殺活者何在?

若一切時皆言無我

此即圓悟佛果所謂:

若毫端許言本末者。皆為自欺~





洞山良价(807—869)

「洞山和尚一生住院,土地神覓他蹤跡不見。一日廚前拋撒米麪,

洞山起心曰:常住物色,何得作賤如此!土地神遂得一見便禮拜。」



“牛頭未見四祖時。為什麼百鳥銜花?”




梅庵曰:

牛頭未見四祖時。連鳥獸都認得出牛頭來,

只因沒看住話頭啦!

故行者二六時中舉一話頭不失者,不僅百鳥土地神看不見!

連佛菩薩都找不著也!



如是!閻王小鬼奈汝何?

故金碧鋒守住金鋼寶王劍後云:

"若人要捉金碧鋒,除非鎖鏈鎖虛空;若然虛空鎖得住,再來拿我金碧鋒。"





“牛頭未見四祖時,百鳥銜花供養時如何?”

師曰:“如珠在掌。”

僧曰:“見後為甚麼不銜花?”

師云:“通身去也。”



梅庵曰:

如珠在掌者。因執珠顯相故惹諸天捧華

若能密行通身去何來百鳥?

連神佛菩薩都找不著也!

是時十方世界拘汝不得~





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卷第十四



要須根本明徹理地精至純一無雜。纔有是非。紛然失心。

若踏王脈。諸天捧華無路。魔外潛覷不見。深深海底行。高高峰頂立始得。

不驚群動眾。謂之平常心本源天真自性也。



雖居千萬人中。如無一人相似。此豈麤浮識想利智聰慧所能測哉。

示諭綿密無間。寂照同時。歲月悠久打成一片。而根本愈牢密密作用。誠無出此。

應當當處全真。則彼我遐邇觸處皆渠。剎剎塵塵皆在自己大圓鏡中。

愈綿愈密。則愈能轉換也。



故雲門道:

直得乾坤大地無纖毫過患。猶為轉句。

不見一色始是半提。直得如此。更須知有全提時節始得。



所以德山棒臨濟喝。皆徹證無生。透頂透底。融通自在。

到大用現前處。方能出沒欲人全身擔荷外。退守文殊普賢大人境界。



巖頭道:

他得底人。只守閑閑地。二六時中無欲無依。自然超諸三昧。



德山亦云:

汝但無事於心。於心無事。則虛而靈寂而照。若毫端許言本末者。皆為自欺。

此既已明。當須履踐。但只退步愈退愈明。愈不會愈有力量。

異念纔起擬心纔生。即猛自割斷令不相續。

則智照洞然。步步踏實地。豈有高低憎愛達順揀擇於其間哉。

無明習氣旋起旋消。悠久間自無力能擾人也~



高峰原妙祖師云:‘學者能看個話頭──若七日不得開悟,當截取老僧頭去’



竿頭絲線從君弄,不犯清波意自殊



若悟道者必知何謂話頭?

是故

絕不會教行者默照~



若有人行默照禪能悟者

歡迎來提梅庵頭去~



哈~~~



如紫柏、憨山也對「看話禪」的修行方法極為推崇。

紫柏云:「凡鍊心者必以話頭為椎輪。」

憨山〈示太素元禪人〉中亦云:

提起話頭,深深看覷,則彼妄想自然掃蹤絕跡矣。此是初心下手做工夫的訣。





又如曹洞宗師無明慧經(1548~1618),其本人因參話頭而開悟,

亦以話頭禪示參學之士云:

「參學之士,道眼未明,但當看個話頭」。

其嗣法門人無異元來(1575~1630)亦以參話頭示初心做工夫者,

其警語云:

「做工夫舉起話頭時,要歷歷明明,如貓捕鼠相似」、

「狗子佛性無,當下絕親疏」



古代祖師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,如達摩祖師的安心,六祖的唯論見性,

只要直下承當便了,用不著看話頭。



到後來的祖師,見人心不古,不能死心塌地、多弄機詐,

每每數他人珍寶,作自己家珍,

便不得不各立門庭,各出手眼,才令學人看話頭。





禪關策進:

當信祖師道,雜念紛飛,如何下手。

一個話頭,如鐵掃帚。轉掃轉多,轉多轉掃。

掃不得。拚命掃。忽然掃破太虛空,萬別千差一路通。



聖一法師禪七開示

宗只有一個,萬變不離宗,能明心見性就是,

所以宗很簡單,但簡單或不簡單都是對待妄想,

所以在宗門下教人看話頭,話頭一看下去便有功用,

這個功用就是離了妄想,

故看話頭

第一個條件是離妄想,離貪鎮癡種種的妄想,

看話頭的時候,又能離種種執著,

所謂執著者就是我執、法執及空執,話頭都能空去三種執:

看話頭時沒有我執,有我執,話頭便看不到,

第二無法執,不許你執一法,一執話頭也看不到,

第三亦不許你有空執,若落了空執,話頭也看不到,

故話頭能破執著。話頭又能離妄想:

打妄想便不見了這句話,不見了頭,打妄想「頭」就不能見,

見到了頭便是無妄想,頭者就是妄想之頭,妄想之頭是無妄想,

看這個頭的時候,一切妄想便息滅,妄想教我們作業,

所謂貪鎮癡,諂曲嫉忌,人我是非,這些全都是妄想。

所以看話頭有兩種作用:

第一息滅妄想,

第二破除執著,破除了我執及法執

便是「頓忘人法解真空」,那時便見性,見性便平等,

所以破執稱為平等性智:若無妄想,妄想度盡,

便能知一切法,觀一切機,故稱妙觀察智。



看話頭時,向一念未生以前看一切話之頭,

看一切念之頭,看一切法之頭,

全副精神看下去,照顧話頭,妄想便遠離,

執亦遠離,妄想執著遠離,

第六七識便轉過來,

那時便是如來一切智、一切種智、無師智、自然智,自然現前,

便見到如來智慧德相,

見到如來智慧德相俗稱明心見性,與佛相齊,

故禪宗看話頭的法門是無上之法






:

什麼叫做話頭?



 :

話頭是自己,自己研究自己,不明白就是話頭,

疑情斷斷續續是小疑,生死心切才可起大疑。

自己研究自己,眼可看萬物不難,眼看自己才難,

口可唸佛不難,唸自己才難,故反聞聞自性,

性成無上道,返聞聞自性則不分別,不理他人非,常自見己過,

若不返聞,則見人非,不見己過,自己看自己則忘了自己,

忘了自己則忘時間,一切法空,離一切法即正慧,即話頭。

問 :

有時話頭
一提時,便連綿相續,若歇而未歇,輕如鴻毛,似有還無,

在此情形下,是否不應再提,就這樣看下去? 



答: 不應再提,如此看下去便能看到一念未生之前




問  為什麼提話頭的時候,妄想好像暫時壓下,但另有一些微細妄想跟在後面?



答  粗妄想能使人造業,流轉生死,所謂提起話頭即壓下粗妄想,

但仍有幼妄想在,幼妄想不會令人造業,

故幼妄想不會令人流轉生死,只是遮障真如,遮障法身,令人不得見真面目。





請繼續看下面相關之帖
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mercybuddha&article_id=2923945

先由不入語言文字開始
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mercybuddha&article_id=3161582#comment14742229

六十六年罪犯



http://buddhist.huhai.net/sutra/books/0227.htm

聖一法師禪七開示






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

話頭現前,則不落無記
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mercybuddha&article_id=3864142



黃檗希運
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mercybuddha&article_id=2218668



請問如何是正確的"看話頭"?
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mercybuddha&article_id=3004212



心跡纔現。果報難逃。
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mercybuddha&article_id=3089860



不疑天下老和尚舌頭
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mercybuddha&article_id=3504075



無下手處方是汝下手處
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mercybuddha&article_id=3708044



何須生滅滅無餘?
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mercybuddha&article_id=3729258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ercybuddha 的頭像
    mercybuddha

    mercybuddha的部落格

    mercy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