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因何宗門下言須頓悟漸修?



明是本明。漸為圓漸。



乃因明是本明。

故須頓悟



如何是本明?

楞嚴經卷一:由諸眾生遺此本明,雖終日行而不自覺,枉入諸趣

本明者自性也

此性應頓悟之~



又因漸為圓漸。

故須漸修



如何是本明?

如何是圓漸?



荷澤云:

見無念體。不逐物生。



又云:

一念與本性相應。八萬波羅蜜行。一時齊用。



又頓悟者:

不離此生即得解脫。如師子兒初生之時。是真師子。

即修之時即入佛位。如竹春生筍不離於春。即與母齊。

何以故?

心空故。

若除妄念。 永絕我人。即與佛齊。



經云:

不壞世間。而超世間。不捨煩惱。而入涅槃。不修頓悟。

猶如野干。隨逐師子。經百千劫。終不得成師子。



故知若不直了自心。豈成圓頓?

隨他妄學。終不成真。





請看下面宗鏡如何詳述之~




問:如何是頓漸四句。

答:

一漸修頓悟。

二頓悟漸修。

三漸修漸悟。

四頓悟頓修。




楞伽經中有四漸四頓。

經云:

大慧白佛言:世尊!

云何淨除自心現流。為頓?為漸?

答中先明四漸。後說四頓。



漸經云:

佛告大慧:

漸淨非頓:

一如菴羅果漸熟非頓。如來漸除眾生自心現流。亦復如是。漸淨非頓

二如陶家作器漸成非頓。

三如大地漸生非頓。

四如習藝漸就非頓。

上之四漸。

約於修行未證理故。



下之四頓:

約己證理故。

一明鏡頓現喻。

經云:

譬如明鏡頓現。一切無相色像。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。

頓現無相無所有清淨法界。



二日月頓照喻。

經云:

如日月輪頓照顯示一切色像。如來為離自心現習氣過患。眾生亦復如是。

頓為顯示不思議勝智境界。



三藏識頓知喻。

經云:

譬如藏識頓分別知自心現及身安立受用境界。彼諸報佛亦復如是。

頓熟眾生所處境界。以修行者安處於彼色究竟天。



四佛光頓照喻。

經云:

譬如法佛所作依佛光明照耀。自覺聖趣。亦復如是。

於彼法相有性無性惡見妄想。照令除滅。

今取頓悟漸修。深諧教理。



首楞嚴經云:

理雖頓悟。承悟併消。

事在漸修。依次第盡。



如大海猛風頓息。波浪漸停。

猶孩子諸根頓生。力量漸備。



似曦光之頓出。霜露漸消。

若即文之頓成。讀有前後。



或頓悟頓修正當宗鏡。

如華嚴宗。取悟如日照。即解悟證悟皆悉頓也。

又如磨鏡。一時遍磨。明淨有漸。



今論:

明是本明。漸為圓漸。



明是本明者:

恐謂拂鏡非頓。明鏡本來淨。何用拂塵埃。此是六祖。直顯本性。破其漸修。

今為順經明其漸證。隨漸漸明皆本明矣。

故云:

明是本明。即無念體上自有真知。非別有知。知即心體也。



漸為圓漸者:

即天台智者意。彼云:

漸漸非圓漸。圓圓非漸圓。

謂漸家亦有圓漸。圓家亦有圓漸。



漸家漸者:

如江出岷山始於濫觴。



漸家圓者:

如大江千里。



圓家漸者:

如初入海雖則漸深。一滴之水已過大江。況濫觴耶。



圓家圓者:

如窮海涯底故。今云:

漸是圓家漸。尚過漸家之圓。況漸家之漸。



禪原集云:

頓門有二:

一逐機頓。

二化儀頓。




一逐機頓者:

遇凡夫上根利智。直示真法。聞即頓悟。全同佛果。

如華嚴中。初發心時即得阿耨菩提。

圓覺中。觀行即成佛。



二化儀頓者:

謂佛初成道為宿世緣熟上根之流。

一時頓說。性相事理。眾生萬惑。菩薩萬行。賢聖地位。諸佛萬德。因該果海。

初心即得菩提。果徹因原。位滿猶同菩薩。

此唯華嚴一經。名為頓教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ercybuddha 的頭像
    mercybuddha

    mercybuddha的部落格

    mercy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